查看完整版本: 概談陳氏太極拳的修、鍊、養 吳麒紳2007.04.06
頁: [1]

taichi無敵 發表於 2009-2-1 10:16 PM

概談陳氏太極拳的修、鍊、養 吳麒紳2007.04.06

概談陳氏太極拳的修、鍊、養        吳麒紳2007.04.06一、前言
        太極拳自陳家溝外傳之後,至今已經有三百餘年歷史。三百年來,世代遞傳,濟濟多士,各有創發,蔚然而有一祖(陳家)、二宗(楊氏、武氏)、四小家(吳氏、李氏、郝氏、孫氏)等派衍。本文概談以陳家為主(在台杜公毓澤宗師、王公晉讓宗師之傳承系統);以本門三十年的修、鍊、養為範疇,歸納為「以形催氣」、「以氣運身」、「以身逼勁」、「以勁化神」、「形神俱忘」五層次,分條述說,期芳家、學者及愛我陳氏者,多多指導。
二、以形催氣
        拳以外形為標,以內氣為本。拳的動作率多為模仿動物諸求生禦敵本能,故套路中不乏「金雞獨立」、「倒鄻猴」、「白鶴亮翅」等招式,陳家拳自不例外。
        本門「老架」、「炮捶」等套路,是走入陳家拳的基本,換句話說,沒有套路的修、鍊、養,就沒有陳家拳的功勁。人體是複雜的結構體,若以拳論,都有脈絡可循:十三個關節是身體的活動轉環處。何謂十三,左右腕關節、左右肘關節、左右肩關節、左右膝關節、左右裸關節,加上身柱總關節是也。練拳的時候,務必使十三個關節皆動能轉,有一處不動不轉,該處即死,故一動則全身動,節節貫串,相互牽引,如九轉珠。
        初學拳時,形要正,要不斷修正,不正就歪斜不成姿勢,一旦養成習氣,非但招式無有標的,以後理氣也無法深入。是故初學者需要有明師一旁指導,招招式式修之又修,以期能正。否則曲伸無度,關節不鬆,怪模怪樣,終難以登堂入室。初學的修正功夫很重要,不要以為學後再改就好,那是事倍功半的作法,吃力、費時不討好。
        套路的招式學之、修之,姿勢漸趨沉穩正確,十三個關節也漸漸鬆開,這時候再繼以轉圈使圓訓練進階才有期待。為何要使圓?圓是核心,不圓就有凹凸,傳動不靈活,易造成僵硬不順的弊病。不順就是障礙,有了障礙怎能化,又怎能發?化發一致呢?因此,修而後正,正而後圓,圓而後順,乃是初層修練養功夫。
        外型的正、圓、順之後,全身鬆柔,關節間筋伸且放長,久之當會有氣感的生發。本門的入門功法,不以「站樁」為基礎,而是直接主張以「套路」為修練的第一先著,亦即本乎「以形催氣」的原故。「站樁」靜能生「氣」;乃靜中氣動。「套路」動中寓靜,乃「動靜交相養」(杜公友梅老先生名言),故能做到以形催氣的效果。「站樁」生氣較慢;而「套路」直養,生「氣」甚速。陳家拳特重「套路」傳承,甚至認為套路失傳,就是功夫失傳,即是這番道理。
三、以氣運身
        氣越積越強,動作中的氣充沛全身,氣在身中運行,行如步伍移陣,幢幡招展。陳家拳的「起落」、「開合」、「旋轉」六字,如佛家的「大明咒」,心口如一,唸誦即為通往成佛之路。陳家拳朝夕於斯,六字訣時時作針  ,當有藝成之日。
        起落:尤如書法的提、頓、運。提的起,才能鷹揚萬里;落的下才能虎踞待發。這當中,莫不以中氣運乎身,使動作「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杜甫、觀公孫大娘舞劍氣行)據前輩言:陳公發科宗師,一式「玉女穿梭」能騰挪三丈遠。玉女穿梭,威力無比,可衝鋒;可陷陣;可突圍,是為套路中的絕招,逮無庸置疑。開合:如孫子佈陣,開以招來,合之重擊。所謂虛與實互用,料敵十分,勝算十分。開合清明,調度始可應心應手,而應心應手乃是氣運適中,沒有凸凹處;沒有過與不及處,唯能如是始稱妙手。摟膝  步:捲之以進,開門便打;倒攆猴:引君入甕,合而痛擊。是故以氣運身,實處即虛,虛處即實,開合自如,「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湮滅。」旋轉:如晉代「白寧舞」,身與袖齊飛,旋轉飄揚,若往若還,動作輕靈,「如推若引」,幾乎一步三回首。趙堡太極拳之功架分十一層次,其中一聯二圈三身轉,練的就是這旋轉功底。「老架」的「掩手捶」轉「金剛搗椎」、「倒捲肱」轉「閃通臂」………都是旋轉,所謂「體如輕風,動如波」是也。
        氣與呼吸關係密切,但「內氣」絕非等同呼吸。陳家拳的呼吸法自然,行拳走架中,自在天真,不用「呼出吸含」;不用「順、逆」呼吸法,採取「直養」而行,故動中能專注丹田,累積真氣。氣至充沛時,靜極而動,氣遍全身不稍滯。氣動身行;氣歸丹田,氣有依止,可以積健;致用於身,也無障礙,行動可自如。
四、以身逼勁
        陳家拳論勁,以纏絲勁,丹田勁為訴求。前後纏、上下纏、左右纏;大小纏、順逆纏、裡外纏六對纏絲勁,前三對講空間位置;後三對講時間速度。換句話說,六對纏絲勁即是三面橫、縱、平三同心圓的時空交織運行。太極是渾淪;陰陽是兩儀;十字同心是四象,而縱橫平三面交心則成八卦,八八六十四…以至大而無外,小而無內。
        太極拳寓於『易』,其理氣之闡秘,陳公鑫大宗師以一生之實踐始得纏絲精三字,絕非「道聽塗說」者能言之。陳家拳之精華亦全在於茲。趙堡『太極正宗』一書,為杜公元化大宗師所著,在陳溝傳入趙堡的基礎上,向內探求,更研發出「背絲扣」丹田勁。纏絲精、背絲扣可謂陳家拳的雙璧。『三國演義』水鏡先生薦賢才於劉備,略云:「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導致後來有劉備「三顧茅蘆」故事。人生機遇,若能於陳溝、趙堡學得一家之秘,也堪慰平生矣。
        以氣運身,身若游龍,在此基礎上,更要以身揮灑,竭力於勁。『手臂錄』論槍法:「以力竭為度;戳不竭力,則手臂不油滑,初址不固,臨敵無以殺人矣。」槍,長兵器也,是手臂的加長,故練槍如練拳。吳役槍法又說:「誘人不如逼人,誘可不受,逼無不受也。」練拳運勁亦復如是。以身逼勁,先試一勁不必多,竭力而止,漸增至日發百遍,以至滿三百數,日積月累,崩、挑、雲、合、捅、獙、肘、靠八大勁,勁勁通發,全身勁透,柔若無骨,身如銅鑄。陳公發科宗師,每日行拳三十餘遍,功夫始登上乘,這是以身逼勁的結果。
五、以勁化神
        經過以身逼勁的鍛鍊之後,感覺到意氣乃是勁到的主要駕駑者,「意氣君來骨肉臣」,意氣君三者合而為一,可以用一個「心」字來領會。這種合一現象的醒悟,更可彰顯在已達真實而所出現的靈明境界。有道是「內在充實,神光自露。」由是可知,沒有內在的真實(內勁),那有化神的可能。
        「砲捶」行拳到「惡行架」階段,最需下功夫苦練,就像鋼鐵一樣,經過九煉之後才能成為繞指柔。練拳不經九煉,身、勁如何合一!如何能化神!
        陳公仲牲大宗師曾言:「………五陰並五陽稱妙手。」陰陽和合;身勁如一即稱妙手。此又非「化神」何?
        我的老師王公晉讓老先生,全身似布丁,卻能彈人於無形。二十餘年前某日,有一外國佬,體重八十餘公斤,久慕晉師「纏絲勁」神奇,懇請一試究竟。只見兩人方一搭手,說時遲那時快,八十餘公斤重的外國佬,瞬間飛出,,「碰」一聲巨響,整個人砸破大門,跌落在門外馬路上。真神乎其技也!所謂「以勁化神」這是真實的一例。
        練槍如練拳,桓侯槍譜十六目「捷快用法」云:懈又懈來鬆又鬆,吾氣未動似病翁;忽然一聲春雷動,千軍萬馬把陣沖。吾氣未動似病翁,這句話可為晉師的寫照。晉師體型瘦而穎,彬彬然儒者也。唯見其兩目迥迥有神,知者知其趙堡「忽雷」以至化神之境矣!
        『莊子、養生主』云:「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而刀刃者無厚,已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此庖丁之解牛,亦神乎其技也。太極拳練到「渾身釋手手非手」之時,也就是「以勁化神」的境界。練拳若僅求身柔,行拳走架如輕歌漫舞,是為有益健身之拳;是為表演娛眾之拳,若真太極拳,應該練到剛柔濟濟,氣斂入骨,身勁化神,才見真妙!
http://tw.myblog.yahoo.com/taichiwutw/article?mid=254&prev=255&next=187&l=f&fid=12...<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r093156 發表於 2009-2-2 09:27 PM

那形神具忘==
沒有解是

catcake123 發表於 2009-4-9 02:59 PM

陳氏太極拳拳架內含纏絲勁,與敵人交手可化解對方攻勢.

fju91ba 發表於 2009-4-12 09:12 PM

恩~練陳氏太極的37式感覺勁道強~但好像底子沒打好容易傷到
老師說~不用學太多套路,一套練到底就能出師囉
^^領悟領悟

s24891214 發表於 2009-4-13 09:29 PM

摁 聽了上面的大大講解以後 好像有點理解了.....<br><br><br><br><br><div></div>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