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轉貼的文章:內家拳舊聞1~20
頁: [1]

kdld 發表於 2009-5-13 11:48 PM

轉貼的文章:內家拳舊聞1~20

這是小弟無意間在網路上找的文章
中要是談及民國年間的一些武林逸事
文章內容其實沒什麼系統
東聊一句,西扯一事
可以輕鬆點去看
因為原文是簡體字板
轉檔時有些字轉不過來
小弟有大略整理一下
下面先po內文中的一小篇
看完有興趣的再下

內家拳舊聞三
——武術家與技擊
瀛人評述:
   練拳的一般說來比不練拳的多少要靈便些。但要稱什麼技擊名家、什麼精技擊,恐怕就有個標準問題了。據我所知,楊澄甫、吳鑒泉、陳發科等可以稱為武術名家,但很難稱得上是什為技擊名家。技擊名家至少要符合兩個條件:硬條件是在擂臺比賽中名列過前茅。軟條件是在擂臺下贏過不少有名的練家子,但不是自吹出來的而是歷史上確有所載。就楊澄甫、吳鑒泉、陳發科來說都不具備這兩個條件。至於精技擊,則更是說明其技擊造詣非一般同道所能及的。堪稱精技擊的,一般是指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技擊高手。以吳公儀的技擊水平是無論如何也談不上什為精技擊的。吳公儀至多可以算是略懂技擊而已。太極拳是個好東西,但它的好處主要是在明理、健身與修身上。硬要說它有什為技擊特效,那就只有去吹肥皂泡了。最近在“武林”雜誌上看到了一篇童旭東先生的文章,其中談到了太極拳的技擊問題,談的很有見地,很有水平,這樣好的文章實不多見。真能把童先生的這篇文章讀懂了,也就能明白太極拳在鍛煉上是起什為作用的,同時也就能明白,為什為說武術家與技擊家是有聯繫的但又不是能劃等號的。
   技擊的成就七分在人三分在藝。古往今來莫不如此。技藝的品位在於其是否能合於理。術合於理近於道則不分優劣。從這點上講形意八卦太極皆為上品之選。若單就技擊而言,形意考究發力之道,發力乃技擊之基礎,故用於技擊似更直接。所以近百年來善技擊者多出自形意一門。但太極、八卦於技擊上也各有獨到之處,只因其特點不是技擊術之基礎,故純修太極、八卦而不及其他者,欲成就技擊難矣。人言馬貴只練八卦不及其他,其實馬貴兼練少林羅漢拳,其拳路不僅有轉圈,更有直趟,出手甚硬。真正的技擊大家非博採為長不可。民 17 之國術國考、民 18 浙省、上海兩次國術大賽其名列前茅者多為內外家兼修。其中尤以練少林、形意、查拳、通背、摔跤者為為。他們所兼修之太極、八卦,也只是孫氏太極、孫氏八卦,也就是經過孫先生改善了的太極、八卦,與老譜的太極、八卦已有出入了。傅鍾文先生講:孫先生在世的時候,就被世人視為神一樣的人物。傅先生說,當時有名的技擊家大多拜在孫先生門下。但到底孫氏拳好在哪里,我沒練過,所以也說不出來。而我所認識的一些孫先生的弟子,都是原來就有其他拳術的基礎,後來又得到過孫先生一些指點而有成者,如李玉琳先生等。他們的拳大多很雜,很難說哪一手是誰的,哪一手又不是誰的。任何一門藝術都有絕頂天才,孫先生就是技擊藝術的絕頂天才。但天才的弟子不一定還是天才。不是天才的師尊也不一定就教不出天才。沒有當過狀元的師傅有可能教出當狀元的徒弟,同樣,得過狀元的師傅不一定就有當狀元的徒弟。彼一時,此一時。不能由彼及此,也不能因此非彼。還是就事論事的好。...<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max0327 發表於 2009-5-20 01:17 PM

形意 八卦 太極三家合一家據說是呂洞賓承先以其練成的 1# kdld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