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八極六合槍精要
頁: [1]

s90082 發表於 2009-10-30 01:33 AM

八極六合槍精要

極六合槍精要
                                                                                                             作者:李會寧  
提到槍術.中國武術界都知道解放前八極門出了個練槍的李書文.得滄州羅疃村恩師黃四海和張景星真傳,苦練功成後攜技行走江湖.得了個“神槍李”的綽號。在武林之中.一般的情況下.是沒有人敢自命“神槍”這一稱號的.拳腳無眼,刀槍無情,不知道什麼時候冒來個挑戰的.立個生死狀。和你比試高低,如果沒有真本事.丟了臉面是小事。說不準還要丟了性命。不過,李公還真是不尋常,跟人較量從未失敗過,在他槍下致傷、致殘的挑戰者大有人在,不計其數,死在槍下的也有文字記載,因此他還得了一個“李狠子”的綽號。由於李公技藝高超,被當時軍界的高級將領如李景林、許蘭州等奉為座上貴賓.他的三個徒弟霍殿閣、李健吾、劉雲樵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陰差陽錯而又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溥儀、毛澤東、蔣介石的貼身護衛。
    還有兩位精通大槍術的高手就是李書文的師弟韓會清和馬鳳圖。
    韓會清的綽號叫“無敵將”,1923年到黃埔軍校擔仟武術教官.受到孫中山、周恩來、蔣介石、鄧演達的接見,孫中山親贈龍泉寶劍一把,後被聘為中央國術館教務長.傳授八極拳和青龍偃月刀,他的三個弟子趙樹德、李學義、趙榮林在第一次“國考”中都榮獲優等成績並被黃埔軍校聘為武術教官。
    馬鳳圖曾受同盟會燕支部之命.與同盟會人士,形意拳家葉雲表、李存義等創辦中華武士會,被公舉為副會長兼總教習,後被馮玉祥聘請。在張家口與張之江創辦馮部的新武術研究會,並任馮部白刃戰術研究室主任,主編《白刃戰術教程》。其問與胞弟馬英圖一起創編了寓槍於棍的“風磨棍”,被西北軍廣泛用於訓練和實戰當中,四個兒子馬穎達、馬賢達、馬令達、馬明達被當今武林譽為“馬氏四傑”,在當今武壇上極負盛名,其中,馬賢達為國家級武術裁判、中國武協委員、中國武協副主席、電影《少林寺》、《臥虎藏龍》首席武術指導,馬穎達為甘肅省武協副主席.馬令達為蘭州市武協秘書長、蘭州市武術競技協會副主席.馬明達為中國武術學會委員、《中圍武術史》編委、廣東省暨南大學博士生導師。
  上述三位前輩的槍術了得.這是舉世公認的事實。在八極門中,學了拳術不學大槍,等於只掌握了一半的功夫,不完整。只有做到拳槍合一,兩技皆精.互相促進,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也許有的人要問.你說三位前輩槍術厲害,如果他們師兄弟之間比試,誰能獲勝呢?大家都知道,江湖上八極門保守是出了名的,三位前輩乃一師之徒,大槍的套路和用法應該是完全一樣的。彼此都熟悉瞭解攻防內涵,你一出槍,我就知道如何防守,你防守了.我就會改用下一招了.而你也知道我的底細.岡此很難分出勝負.就連八極拳對練.師父也總是選出兩人組成一副架,你攻我防,我防你攻,互相都明白對方的意圖.八極門有句話“沒有打不了人的招,也沒有破不了的招”。再說.親師兄弟平時
對練互相之間是不允許動真格下死手的,這也是門規中必須遵守的一條戒律,而相對於八極門外的人,就不一樣了,八極門的槍又稱八卦奇門槍,奧妙無窮,神出鬼沒,外人很難與這三位前輩過上三個回合。1930年.李書文曾和師弟韓會清到南京中央國術館分別擔任同術大賽的監察委員和評判委員,凡是跟李挑戰的高手沒有不受傷敗北的,韓就對李說:“師兄,你得手下留情啊!出手不要太狠了。”李則對韓說:“你是得留情.兩米高的大個子,身大力不虧,鐵胳膊硬腿,再加上咱師父給的神技,誰能鬥得過你,你這‘無敵將’的稱號是名副其實了,我哪行,一米五的個頭,不狠點兒行嗎,到時候受傷倒楣的就是我了,當場能讓步嗎?我也不能給咱八極門栽面丟臉哪.”馬風圖前輩的槍法是舅父吳懋堂先生給開的門.後隨鹽山黃林彪先生習通備門世傳的奇槍.由此奠定了一生的槍法基礎、最後隨張景星先乍學習八極門的六合大槍,以他的通達和卓識.完成了當時滄州幾家主要六合槍傳派的融匯整合工作,這正是他的“融通兼備”思想的一次成功的實踐..馬老前輩很有學問和風度,與人相處總是落落大方、彬彬有禮,深受武林中人尊重,和他較量大槍.無論足說還是打.很多人都會輸得心服口服。
    筆者學習八極拳、劈掛掌、太極拳、形意拳已經整整二十年.學過九宮純陽劍、太師虎尾鞭、青龍偃月刀和六合梅花槍,在這些器械中最喜歡的就是這趟六合槍,既適合我瘦削的身形,又得到師父韓振江先生(韓會清前輩嫡孫)的耐心傳授,也得到過霍文學先生(李書文前輩弟子霍殿閣嫡孫,霍先生在2002年帶著我參加了亞太地區武術交流大會並榮獲八極拳表演第二名的好成績)和馬明達先生(馬鳳圖前輩之子,馬先生在2006年親自為我的《八極拳文化論》題寫了書名.並贈給我多幅《拳論》書法作品)的指點。要知道八極門中的大槍術是極其保守的,真東西是不容易得到的,儘管現在經常有槍術的表演,但在內行人看來.無非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東西。1984年,日本人扛來十二台錄影機,從不同角度同時錄下了韓振江先生表演的六合梅花槍,當時我很吃驚,“師父,人家日本人可是聰明,看了咱大槍的錄影,還不全學了去。”師父微微一笑,“咱的東西跟別人的不一樣,是需要口傳身授的,沒有內功心法和點撥,連個皮毛都得不到。”就我學槍的經驗,的確如此,只看外形,不得要領,是練不好也用不上的,只是一個擰槍動作,我就用了半年的時間才練得有點兒模樣.至於招數的巧用則更是意想不到的。八極門的槍論也有,但在門規的嚴格制約下,是絕對不能公開的,不過天下槍理是一家,一般的常識還是可以交流互道的。比如下面這篇《梅花槍精要》就不錯,拿過來與喜歡大槍的朋友們共同分享。
六合梅花槍在很多武術門派中都有,名稱儘管一樣,而實質內涵卻不盡相同,各有所長。
    六合梅花槍術的基本動作是持槍和攔拿紮槍。練槍之家眾多,持槍和攔拿紮槍也各具特色。本文只將筆者演練的以“腰把擰槍”攔拿而著稱的“梅花槍”和“六合大槍”而得的體會,結合槍術的理論,談談“持槍”和“攔拿紮槍”的練法和擊法。、持槍

    持槍,義稱“開門槍”,是攔拿紮槍前的預備式。本門槍術採用的持槍姿勢是“半馬步巾四平槍”式。
  持槍歌訣
後手握把須盡根,放長擊遠又護身。
掌心抵定槍底面,槍紮掌碩力無限。
把貼肋下指朝裏,纏腰鎖槍成一體.
肘尖後撐照槍尖,出入迅捷直為先。
圈槍為母法小巧,神機妙算後把曉。
前手握桿似套管,虎口朝下指扣環:
鬆緊隨法防脫滑,準星對矢不離靶,
沉肩墜肘微屈臂,行著戳革諸法活,
頂平項直身宜正,腦靜脊中側面迎。
頦收目神精氣足,四平槍勢令其懼。
槍頭兩刃上下分.調崩纏點巧開門。
半馬持槍端中平,動迅靜定坐騎靈。

1.持槍盡根。圈槍為母
  拳語講:“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是說武術在應用中,不管是徒手還是持器械,都力求“放長擊遠”。槍若紮得遠,除腰臂順達外,“持槍必須盡根,餘謂槍根當在掌中,與臂骨對直,則靈活而長”。“盡根”,即使槍根不露手外,可最大限度增加槍的活動範圍,同時,遠離對方鋒芒,保護了自己。因此,多了“一寸強”,少了“一寸險”。

“槍根當在掌心中”,抵住槍的底部握住把端(似握螺絲刀狀)。當槍紮出時.槍桿與臂骨對直在一條線上,合力盡透槍尖。如果不滿握槍根而留出一段.稱為“露把”,這樣手臂和桿形成角度,不但出槍短,而且,當紮到目標時的反作用力,必然分散手臂的力量,即手須緊握桿,防止向前滑動;腕須挺住,防止前沖;避免脫把和扭傷。也避免因此而減小紮槍的力度。

“槍是纏腰鎖”,即將槍貼在腹部右側肋下,手心朝裏握把,像把桿鎖在腰上。這樣,使槍既有穩定的依託,又減輕了手臂的負擔。同時,槍與身合,可以更好地發揮腰力的作用。將槍法控制在有效的範圍內。如果離開了腰,“尖拿攔而槍根稍起,則全體皆浮”。沒了根基,整個槍法就會游離漂浮.雜亂無章,失去控制,另外手臂還易疲勞.端槍不能持久。

“槍之萬變,不出一圈。”“圈法”是出自後手的變化,即“要想窺知大槍妙,後把變化是神機”。“圈”在用法上分兩種:一種是後手緊貼身,借用腰力劃圓或弧線,主要用於防守,撥開逼近的兵器:另一種是桿離開身體,利用腕的靈活劃圓或弧線,主要用於躲閃,避開對方的防守。善於以“槍總用之則為一圈,”且“唯下久苦之功於圈”.並靈活運用“行著諸巧法.而後槍道大備”。

“槍法貴小”,以“槍花不過鬥”為宜。因為,人高不過五尺,側身寬不足尺.又紮槍“高不過肩,低不過膝”這個面積.就是進攻防守和槍法有效的活動範圍。小的圈法,在應用中,可牢牢地纏住對方槍桿,使槍尖在目標內纏繞.給對方造成威脅,不敢輕易進攻.、對方一旦進攻,則用圈法“守則著內分槍”在對方槍快要挨著皮膚時,方去格開它,撥開其鋒芒,並可馬上轉入進攻。所謂“攻則貼桿深入”。進攻的路線越短、幅度越小越好,分化格脫的時機是待對方越深入越好。如果偏離了攻防範圍,則防守多空疏,不但易受攻擊,而且回防和反擊也慢。

2.前手要穩。紮槍方准

“前手要穩,紮槍要准”。前手是起支點作用,把槍牢固地端平穩。前手還起瞄準的作用,始終對準目標,隨時可以發起進攻。要使前手穩,必須“前手如管”把槍桿既握牢,還要握活。不牢易脫把,不活桿不能自由滑動。就像子彈在槍膛裏運行,既不偏離還要暢通,又不能卡殼。握桿的要求是拇指壓在中指和食指上,虎口朝下,像管子一樣,把管套住。
    握桿的鬆緊隨槍法而變換。一般來講,在發力的一刹那,應將槍桿握實,使槍固定在某一位置,使之不偏離方向,又增加力度。而在槍法的轉換或在運行中,應松握。使之轉換靈活,運行自如。握桿不管鬆緊,手指都要牢牢扣住,不能留活口。虎口朝下是將拇指和食指的扣壓處,即易脫把的薄弱部位朝下。如果一旦脫把,也只能槍尖觸地。不至於擺向左右,因此,可及時補救。用拿、劈等槍法時,都是朝下或偏下用力。虎口朝下協助按壓.不但加大力度,而且,碰到物體時的反作用力的方向是朝向虎口,也不易脫把。
3.中平槍。槍中王
    槍是“百兵之王”,中平槍則是槍中之王。其預備式以半馬步持中四平槍為最佳。持槍貴在四平,即頂平、肩平、腳平、槍平。頂平則頭正項直,腦靜精氣足。雙目神視逼人;肩平須肩墜肘,則脊中正直,身平勢穩。演練則以脊為軸,靈活轉動.充分發揮腰勁。側身相迎,可縮小受攻擊的面積,更好地保護自己;腳平,是指步型而言,一般多採用平穩靈活,攻防兼備的半馬步,即兩腳前後並立,屈膝半蹲,重心低且偏後,姿勢穩,便於發力。前腳踏成弓步腳,後腳踏成馬步腳,因此,進退閃展迅捷,弓步轉換靈活、順達,正所謂“動迅靜定坐騎靈”;槍平,則是將槍端平,使前面的槍尖,後面的肘尖.上面的鼻尖和下面的前腳尖,同在一條曲線上,端成前照槍尖,後照肘尖,上照鼻尖,下照腳尖的中四平槍。中四平槍是“槍紮一條線”,平直紮出。其路線最短,快速有力,有“去如箭”之勢,使之防不勝防。又因槍從中路進攻,要防開對方的兵器必須與桿交叉,不但相對縮短了兵器的長度.而且有利於槍的防守反擊。所謂“中平槍,槍中王,高低遠近都不防。高不攔,低不拿,當中一點難遮架。”

“扎手謂制其槍根”,握桿的前手易受攻擊,如傷之,其手脫桿而取之。所以,槍頭的兩刃在持槍時,應立起,分上刃和下刃。其作用是上刃用點槍,下刃用崩槍攻其手。如果兩刃平放.則起不到這個作用。
二、攔拿紮槍
  歌訣
前手提壓腕不翻,後手旋擰肘不搬。
腰腹聚氣緊頂桿,三點合力見拿攔。
紮槍蹬腿塌腰轉,弓步登山力無邊。
臂伸肩順似沖拳,合握把端力達尖。
貼桿而入時機抓,出神入化不虛發。
長槍久練功底深,臨陣不亂方為真。

1.攔拿槍
    攔拿紮槍是三個槍法。每個槍法可以單獨練習,也可以兩個或三個自由組合練習:如攔槍、拿槍、攔拿槍,還有攔紮槍、拿紮槍和攔拿手槍等。
    攔拿槍的練法是腰、臂和腕等勁力,作用於持槍的三個點上即右肋下的把端.緊貼腹部的橫桿和左手握桿處,形成的一股合力,貫通於槍,使槍尖左右擺動。攔槍的練法是:右手握把、臂內旋,使手腕向下轉動;左手空握桿.當桿在手中轉動時,手指向左弧線提拉。兩手使桿貼在腹部轉動,腹部聚氣頂住槍桿,槍尖即向左劃弧線。要點是右手要緊握把。然後,右臂的旋擰,左手的提拉,桿壓腹部和腹部的聚氣,都要同時,短促、有力。拿槍的方法和攔槍基本相同,唯右手向上翻.左手掌向右弧線按壓。
    攔拿槍主要還是連貫起來練習。即右手不停地蔔下旋擰;左手不停地提拉、按壓,腹部緊頂槍桿。使槍尖不停地左右擺動。從表面蔔看,動得比較明顯的是右手和槍尖。左手和上體看似不動,其實用的是含而不露的內勁。鑒定攔拿槍掌握的程度,可用連續攔拿的次數來確定。如果次數多而不走樣,則為基本掌握了。

2.紮槍

“槍之用在兩腕,臂以助腕,身以助臂,足以助身,乃合而為一”。紮槍的過程.也是由半馬步轉換成弓步的過程。即前腳不動,後腳跟後蹬,全腳著地成弓步腳.膝挺直即變成弓步。這蹬勁,既將足力傳至腰,又可防止後腳拔根:腰的轉、塌勁傳至臂,又防止身體前沖;肩的順勁,臂的沖勁和腕的鑽勁,集中起來直貫槍尖。這種步型和身手的變,是最有力的紮槍動作。槍紮出後,左手順著桿後滑至把端。握住右手。拇指和食指扣成的環不能鬆開,以備抽槍時迅速前滑握桿。
    長槍久練功底深,臨陣不亂方為真。只有堅持長久的練習,才能使槍法運用自如,得心應手。臨陣才能鎮定自若,胸有成竹。...<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TommyDreamer 發表於 2009-10-30 10:00 PM

不錯不錯   可以拿來練棍法
融合各家槍法的精妙來學

droji 發表於 2009-10-31 11:35 AM

馬明達寫過好些武術考據和論文, 相當精湛有內容

CWERTYUIOP 發表於 2009-10-31 09:05 PM

唔    感覺有點深入   剛初學學的小弟不太知道裡面的含意

droji 發表於 2009-11-1 07:23 AM

再看一遍, 這篇寫的真不錯, 可是據我所知, 練槍很耗體力, 沒有財力做後盾, 哪能每天發個3~5小時,持續上 3~5年去練槍<br><br><br><br><br><div></div>

akaiyu 發表於 2009-11-1 01:54 PM

寫的真的不錯呢
可以拿來多看幾遍

qoorain661106 發表於 2009-11-1 10:48 PM

好像沒有寫完成的說
不過整體上來說這真的是八極槍法的精要啊
寫的蠻傳神的說
不過最好還是有解說的影片或圖片最好

spei04 發表於 2009-11-25 08:49 PM

真是精闢!
不過古早習武人多半有財可燒
現代要能這樣燒的少見呀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