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葉問點拔詠春之光 ——記譚式詠春創始人譚錦興
頁: [1]

renolee 發表於 2009-12-9 05:06 PM

葉問點拔詠春之光 ——記譚式詠春創始人譚錦興

葉問點拔詠春之光


顧長風http://www.macaodaily.com/res/1/20091206/33491260028814390.jpg譚錦興示範八斬刀 http://www.macaodaily.com/res/1/20091206/70001260028814406.jpg一九七一年葉問來澳視察詠春發展情況 http://www.macaodaily.com/res/1/20091206/11251260028814406.jpg葉問在澳門留影 http://www.macaodaily.com/res/1/20091206/24751260028814406.jpg譚師父設立證書考試制度,使詠春發展更加規範化。 http://www.macaodaily.com/res/1/20091206/38411260028814421.jpg一九七六年譚師父(左)打敗泰國拳手一刻 http://www.macaodaily.com/res/1/20091206/38231260028814421.jpg譚錦興和師父何金銘(前)、徒弟黎志豪(右)合照。
    葉問點拔詠春之光
    ——記譚式詠春創始人譚錦興
    電影《葉問》捧紅了原來二三線的甄子丹,令他片酬暴升,再開拍第二、三集;另有《葉問前傳》籌備中;王家衛執導、梁朝偉主演的《一代宗師》,更令人引頸以待,傳聞該片邀得林靑霞復出,演葉問元配張永成,張氏係晩清外交名臣張蔭桓的千金。由葉問到詠春拳,由港澳以至亞洲,霎時間掀起一股熱潮。其實,詠春拳發韌於嶺南,尤其在廣東發展的二百多年間,雖然歷經波折,但高手輩出,經葉問一脈傳揚海外,在國際上發揚光大,詠春門人早已流播世界。在小城,也有位詠春傳人在默默耕耘,他旣係葉問的徒孫,更和師公有段淵緣,雖然為人低調,但三十幾年前,他的事蹟卻轟動港澳武術界……
    歷劫磨難秘傳不宣
    相傳詠春拳始創於五枚師太,她是乾隆年間南少林武學大師,與至善禪師、白眉道人、苗顯、馮道德並稱“少林五老”,傳說五枚觀蛇鶴相鬥開悟,後將拳法傳給嚴二、嚴詠春父女。而另一說法係嚴二所創,再傳給女兒嚴詠春。無論如何,自嚴詠春始,傳與丈夫梁博儔、再傳梁蘭桂、黃華寳、梁二娣、梁贊、陳華順、梁壁、葉問,這是詠春門生公認的說法。
    相對其他武術門派,從前詠春顯得有點“小衆”,她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非常時期。太平天國起事,廣東“天軍”不少粵劇界中人,第二、三代傳人梁蘭桂、黃華寳、梁二娣,為戲班中人或與之密切來往,清廷剿滅洪秀全後,火燒佛山瓊花會館,大殺伶人禁演粵劇,黃華寳、梁二娣自此隱姓埋名秘傳拳法,因此詠春素有“發揚光大即違背祖訓”之說。另一個不公開傳授的理由,因詠春的“標指”拳法,專破公安的擒拿手,所以內地一度禁止敎授詠春。
    因緣際會得遇名師
    自嚴詠春到葉問,兩百年來詠春拳法在大陸迭經波折,發展受到限制,不過自葉問遷居香港,向政府注冊正式成立“詠春體育會”,自此發揚光大流播海外,葉問亦因此被尊為“一代宗師”。上世紀六十年代,葉問徒弟何金銘應一位澳門商人之邀,來小城敎授其子習武,當時年輕的譚錦興在船厰打工,因受人欺凌,一九六九年在朋友引薦下拜何金銘為師,自此與詠春結緣。
    一九七一年,譚錦興隨師父過江,代表何金銘詠春拳館參加全港詠春選拔賽,七二年經過詠春選拔賽脫穎而出,參加第三次武術觀摩大會,得優異奬,當時國術總會主席之一關德興亦在場,對他讚許有加。在七一年完成詠春選拔賽後,發生了一件事讓譚錦興至今引以為傲。
    師公點拔揚名立萬
    當年,正値全港詠春選拔賽舉行期間,有白鶴派門人公然向詠春派叫陣,但當時各詠春拳館無人敢接戰書,學藝徒弟固然不敢僭越上場,而早已成名、開館授徒的師父級,接戰後一旦敗陣,英名掃地,恐怕從此混不下去。是過江龍也好,是初生之犢也吧,在這個僵局之中,譚錦興決定“代表”詠春派應戰。這場全港觸目的門派之爭,結果第二個回合還沒完,白鶴派就“掟白毛巾”了。譚錦興一戰揚名轟動全港,光耀門楣,各詠春拳館的掌門人輪番設宴款待他,遠至南洋請他去比賽的邀約紛至沓來。澳門出了個詠春高手。
    少年得志,固然令人興奮,但更令譚錦興畢生難忘的,還有一件事。與白鶴派打擂台之前,在師父何金銘引領下,譚錦興謁見了七十九歲的師公葉問。當時葉問罹患食道癌,已無法說話,但他和譚錦興比劃招式、面授機宜,結果徒孫不負所望。譚錦興回憶,師公得知他打贏之後,高興到“成個彈起”!
    開館授藝桃李滿門
    一九七四年,譚錦興在澳門設館授徒,展開了三十多年傳揚詠春的事業。在當時的澳門,除了何金銘詠春拳館,這是唯一以個人名義成立的詠春拳館,時至今日,譚師父所收的門人弟子數以千計。
    一九七六年,宋玉生的胞弟舉行了一場非常轟動的泰國金腰帶拳手表演賽,轟動的原因不是因為觀衆對泰拳感興趣,主辦方正因為擔心票房,於是增加了三場中國功夫對泰拳的挑戰賽,在三位中國拳手之中,只有譚錦興一人獲勝,再次轟動武術界。這場比賽的珍貴照片保存至今。
    一九八五年,譚師父帶領高足莊永生參加在香港新伊館舉行的省港澳武術搏擊邀請賽,當中莊永生勝一場,最後譚師父與林俊樞交鋒,激烈比賽獲得全場鼓掌。同年,又帶領莊永生及楊樹根到上海參加於奧林匹克運動場舉行的中國第一屆散打賽,當時內地的對手來自解放軍部隊,除了楊樹根一人獲勝,所有港澳選手均落敗,而莊永生打和,當時譚錦興被邀請作評判之一。
    腳無虛踢棍無二響
    詠春拳由女人創立,自然適合女性學習,關鍵在於她的“二字箝羊馬”,微屈兩膝向內側弓起,不像其他武術門派要坐無形櫈“紮行馬”。可是,詠春往往因而被誤解為“易學”,以為只要熟習小念頭、沉橋、樁法、黐手、標指、八斬刀、十二點半棍法等招式就可以了,譚錦興說其實係“易學難精”。事實上詠春講求實而不華,不務“誘敵虛招”,有云“腳無虛踢,棍無二響”,重視一招掣敵,腳法尤其厲害,起腳時肩沉不動,“一腳踢死人,一棍打死人”唔係講笑,譚師父說,學會招式的確不難,但若不堅持練習和切磋,必定有退冇進。
    還記不記得《功夫》片中梁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用手接住子彈後那句話:“天下武功無所不破,唯快不破!”接子彈當然太誇張,但他說明了克敵的關鍵之一——速度。詠春的直拳直踢,比其他武術的“引臂出拳,橫腳側掃”,展現了後發先至的優勢。詠春的開山始祖,領悟到不純用體力而產生力量的原理,讓詠春拳術的力量來自人體肌肉的特性、骨骼結構、力學原理、思想及力量的潛能融匯而成,令相對體弱者可以弱勝強,這也是詠春被誤解為“易學”的原因。
    困境中的執著堅持
    譚錦興總結三十多年實戰和敎學經驗,自創“譚式詠春”,特點係融匯傳統招式,加強連貫性務求快速擊倒對手,在詠春講求實用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又破格自創無影樁心法,有別於傳統木樁。在“譚式詠春”第二代傳人黎志豪的協助下,近年譚師父設立分級考試制度,又創立拳館網頁,配合時代發展繼續傳揚詠春。
    譚錦興說,澳門人和香港人不同,又想學嘢又唔願使錢,這裡不像香港可以敎拳為生,現在他周一至五揸的士,周六日敎拳。黎志豪說拳館難以營利,政府又缺乏資助,他們師徒堅持下去,全靠一份對詠春的執著與堅持。拳館裡掛著七一年葉問訪澳的照片,譚錦興每憶往事心頭一熱,幾欲豹隱的涼意,又一掃而空了吧……
    文:顧長風
    圖:譚錦興詠春拳會提供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freedick 發表於 2009-12-10 10:53 PM

感謝大大的分享
讓我又增加了一門武術的了解

PLR 發表於 2009-12-12 02:40 PM

我想知打敗泰拳張相是哪賽事??????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