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從發力看軌跡拳學與八極拳的異同-韓起先生
頁: [1]

s90082 發表於 2010-1-20 01:35 AM

從發力看軌跡拳學與八極拳的異同-韓起先生

從發力看軌跡拳學與八極拳的異同


我幾年前在《精武》上講:我發八極撐捶,一不留神就會打成截拳道的日字直拳和心意拳的崩拳。張鴻駿先生甚至認為:武術和拳擊關係也不遠、“拳擊是內家拳。”拳擊到底跟內家近、還是外家親,我沒琢磨過,反正照我的意思看,練八極或其他什麼拳的人,假如學拳擊還要拜老師,他就是沒把武術弄明白。
------


、手











照軌跡拳學的說法看,你發出某一拳,這一拳叫平拳還是叫上斜拳,不取決於你拳走水準或者拳朝斜上而去,而是由你的身、手複合出的軌跡決定,當你的身體和拳頭都是水準旋轉發力,你這一拳就叫平拳;同樣的道理,當你的身體斜上搖,拳走切線沖斜上打,此一拳即為上斜拳。
八極拳(包括任何一種拳),也是如此來劃分拳式類形的——看身、手怎麼走。如果你身體與拳做同向的水準旋轉發力,這一拳必然是水準摜耳(或者是拳擊的擺拳,或是大成拳的圈捶,或為少林拳的單峰摜耳),不會是別的什麼拳式。
當然,同一個大形,又可發出不同的勁力,像身、手同向水準旋轉的摜耳,就即可打出揮擊力,也可以發抖撞力,更可做出勁力堆積的撞力,至於你選擇什麼勁,就看你習慣怎麼使了。另外,實戰中敵我的距離和供你使用的反應時間,也影響到你的勁力選擇。一般來說,敵與你若不是近將貼面,你一記勁發撞力的摜耳,不管拳頭撞到敵面門哪一部位,他也難保不如土委地;若情勢危機、間不容緩,,此刻,你本能一閃、摜耳抖撞而出,又該屬你最佳的選擇(當然,你不必拘泥於摜耳一式)。

還是拿摜耳舉例,八極拳為了使摜耳之力發到極致,整個下肢軀和腳步都要配合身、手,一起做同向的水準旋轉——其他拳種也不例外。而軌跡拳學呢?更是用了大量的文字,反復強調手、身、腿、步的複合。















任何拳術又是有區別的,就像李紫劍先生在給我的信中所言:中國傳統武術“基因”相同,“載體”有別。

人雖然都是四肢架一個腦袋,打拳、踢球、躥高、入水,玩哪一個也出不了運動科學的圈子,但耍身體的每一行當,又都帶些枝葉上的差異。往大了論,這些差別是民族的、文化的;從小處說,它透著個人色彩,受個體行為人的性格、神經類型、身體高矮胖瘦、文化程度、人生態度等等的影響;此外,個體所處的時代、環境,也不能不考慮。

我們都知道這麼句話——“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就是說,這兩種拳做表演時,給人的直觀感覺是:一個舒緩優雅到了極點,另一個暴烈剛猛活賽張飛。造成太極和八極天差地遠的原因肯定很多,但假如我告訴你:給太極拳定型的那幾代拳家,都是生長在窮鄉僻壤的糙人,鬥大的字認不了仨倆;而八極拳起初的老前輩們呢?個個是都市里的儒生、詩人,每天不是讀《易經》,研河、洛,就是在竹林裏背著手吟詩。你相信嗎?大家肯定要亂笑起來,道:你說顛倒啦。

我這是扯了兩個極端的例子,實際上,“基因”相同的各派拳術,“載體”有別、但沒有人們以為的這麼大。譬如軌跡拳學和八極拳的發力,雖然它們很有些類似——都是“身腰、臀胯和手臂三重複合發力”,卻也沒相象到“一個模子倒出來”的程度。如軌跡拳學“發力開始,先從原點搖出一個小圓——最好是渦圓,然後從小圓上導出一條切線,呈拋物線狀射向遠方------”瞭解軌跡拳學的讀者都知道,這個“渦圓”,被貫徹到軌跡拳學的每一拳法、腿法中,已形成軌跡拳學發力的一個特點。

首先,我要肯定地告訴大家,八極拳發力,不強調搖渦圓,雖然我不否認八極拳裏存在搖渦圓的動作——比如“探馬掌”、“爬山”和連肘拳、聯手拳裏的一些式子,但這屬於個別現象,沒有遍佈到所有的拳式中。

再者,八極拳譜中儘管有“上使滾上搖身起”的說法,上肢軀搖轉的幅度卻不象軌跡拳學所要求的那樣大,而且除了左、右手連續發力外,搖身在八極發力中所起的作用,也不象軌跡拳學那麼突出,且搖身對於八極發力不具有普遍性,八極拳更強調旋轉、滾身。

還有,軌跡拳學做發力,要求手、身、腿、步保持同圓同向轉動,八極發力,大體如是,比如前面講的水準摜耳,當你使右拳劃弧線往左摜時,你的上半身和腿和腳,都要一起向左轉,而“挑頂”時,肘劃橫立圓而發,當此時,你的身腿步劃的也是同向的橫立圓(挑頂也有借其他軌跡頂出的)。此外,像爬山、伏虎、橫撞肘、斜撞肘、外擺肘、抱砸、甩捶、撩陰掌、掖掌等等許多的拳式,其發力,均為手、身、腿、步同圓同向旋轉。不過,我既言“大體如是”,意思就是說:不盡如此。像撐捶、撐掌,身、腿、步是做水準同向轉動,拳頭卻不象摜耳那樣順勢掄摜,而是奔前方直打出去。另外,通天炮、托窗也是身腿步同圓同向,而拳(掌)在肘部拐了下彎。至於“單打”裏的攉打,更是整條腿往左撩踢時,身、手反方向朝右撩打——此一現象在八極拳裏並不多見。


、軌



力“






話說到這,興許有讀者發話道:“雖然你指出了幾點‘有別’,渦圓啦、搖身啦、少數拳式的不同圓同向啦,這些都是‘載體’,涉及到‘基因’,八、軌二拳的發力還是沒有區別。”

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發話真是一針見血,一傢夥點到實質上。拳學發力,說到根子上,要看身腿步的同圓同向旋轉,身腿步複合造成的勁力疊加在拳學的整體發力中,佔有絕對的份額。至於渦圓和搖身強調不強調,搖到什麼程度,帶有很大的個人色彩(渦圓和搖身,有時又是一種不自覺的個人習慣,比如,我以前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的我師兄張雁,他使摜耳,會本能地搖身和劃渦圓,我有幾個發力動作,也是習慣把身子搖轉起來)。所以,在發力一事上,身腿步的同圓同向旋轉造成的勁力疊加是關鍵、是“基因”;而渦圓、搖身等,屬錦上添花,可視為“載體”。

發力的“基因”,不光八、軌二拳相同,少林、形意、心意、披掛、太極等等所有的拳術也然。誰若造出另外的離奇“基因”來,那他得遠赴火星去傳藝,大家知道,地球上的人比較笨,那幾個有限的智商,理解不了太玄奧的玩意。

有關八、軌二拳的對比,以後我們還要繼續進行,在此期間,讀者要有高見,請給如下的地址寫信:天津市紅橋區本溪路昌圖道永進樓13門201 郵遞區號300131 韓起
收。大家一起探討,共同提高。


韓起廣交朋友,歡迎大家前來交流、試手。
聯繫人:周懷玉(8171,4425)、李求軍(13920222030)
通信:天津市紅橋區本溪路昌圖道永進樓13門201
郵遞區號300131
(韓起收)...<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spei04 發表於 2010-3-8 05:06 PM

啊……滿難懂的一篇文章,這是新興的理論拳法(軌跡拳學)嗎?
不過古代的武術都是「打」出來的,現在的嘴裡講著去蕪存菁,但真的是如此嗎?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