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八極拳的七剛三柔
頁: [1]

s90082 發表於 2010-1-21 11:22 AM

八極拳的七剛三柔

我國古代的拳術,發展到明代時,基本上分成了長拳、短打兩大類別。對武術而言,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進步,是武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裏程碑。
  
八極是流傳有緒的古典拳術,“誠爲國術中最名貴之精品也”。從傳統的類屬上講,它應該屬于短打類。這是馬鳳圖先生生前一直不斷加以闡揚的一個觀點,我個人也願意繼續對這個觀點有所诠解。先父曾對八極有一個著名的題詞: “嶽山八極,開門短拳;七剛三柔,龍翔虎潛。”
  
“嶽山八極”問題暫不涉及,留下以後再談。“開門”是八極的別名,已見敝作《八極拳古今談之二》。“短拳”是短打的異稱,曾見于戚繼光《拳經·探馬勢》:“進攻退閃弱生強,接短拳之至善。”接下來,“七剛三柔”是對八極勁力特點的一個估量和定位,是說八極是以“剛”爲主、以“柔”爲輔的拳法。“龍翔虎潛”是一種形容,一個比擬,意在強調長短互補、剛柔相濟,落實到具體技術上,應該是指八極與劈掛的結合。
  
八極是以剛勁爲主的拳法,這一點自“呂紅八下雖剛”以來,各家八極名師和武術研究者的論述基本無異議。舉個例證。前文曾論及,已故的台灣八極拳家劉雲樵先生,是當代八極傳揚海外的功臣。80年代初,他曾出版了《八極拳術圖說》一書,這是至今爲止我所見到的八極拳著述中最有份量的一種。劉先生有《八極、劈掛歌訣》之作,文義俱勝,堪稱此類作品中難得之佳什。全文甚長,我謹截取其中的一段,與讀者一起研讀:
  
“八極厚重,又不可流于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蹈輕豔。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如鷹之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回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蛱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功成,當得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緻。”
  
如上,劉雲樵先生用來形容八極的詞語,如“厚重”、“威猛”、“步步如木樁深植”、“虎背熊腰”等,都是在揭示和強調八極拳以剛爲主的勁力風格。雲樵先生明確指出:“八極是剛中有柔”,這個定位與先父的“七剛三柔”基本相合。至于劉先生強調八極與劈掛的融會貫通,更是與先父和先二叔父一生所汲汲追求的武藝境界若合符節,也是八極前輩名家李書文先生所追求的境界,故李書文一系的八極傳派,無論在海內海外,基本上都是這個講法,最多是有些局部的歧見。足見,百年來八極拳的主流派在基本認識上是一緻的,這是一個值得八極拳研究者有所留意的地方。
  
作爲北方短打類型的拳法,八極具有某種典型性。這是個說起來話長的話題,我隻能簡括爲三點來講。
  
第一, 從套路結構上講,八極拳的套子隻大小兩種,小架隻十幾個動作,可謂簡潔之極;大架(即八極拳,合練爲對接)雖有四十多個動作,實際如除去重複者,也不過二十來個動作。套路短小,結構簡潔洗練,是短打類拳術一個最顯著的特點,這一點被八極拳所充分體現。
  
第二, 招勢和勁道以短促爆烈爲主。八極講近身攻戰,講頂講纏,講以突發的貼身沖撞制敵,講以肩、肘、胯、膝發力制敵。這些都是短打類特點。八極這些技術特點不但與遐舉遙擊、長刁冷抽式的長拳(請注意,不是當代“競技武術”所謂‘長拳’)打法不同,而且與同屬短打類的某些專以雙拳近距離克敵的拳法亦不同,可稱爲短中之短,近中之近。
  
第三,但凡古典短打類拳法,無論南北,都不以腿法見長,不強調用腿,特別是不強調用高腿。八極拳的這一特點有目共睹,勿需我再描述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spei04 發表於 2010-3-8 05:11 PM

感謝大大分享精彩好文,這篇的觀點與分析都滿值得繼續思考的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