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李小龙的思想 —语录精选
頁: [1]

yennie1 發表於 2010-5-21 02:26 PM

李小龙的思想 —语录精选

本帖最後由 yennie1 於 2010-5-21 02:30 PM 編輯

http://www.19730720.com/images/new6/51.jpg




      提到語錄,很多人都有種反感,大概緣自文革時期的“毛主席語錄”。這里我並不是要把李小龍的話奉為《聖經》,李小龍也並沒有像毛澤東那樣把自己的話寫成小冊子要大家成天背誦。恰恰相反,李小龍所倡導的是自由,做自由的人,做自主的我,正如李小龍所說:“並無一成不變的教法,我所能給予的,亦只有適切的藥石以治療某種特殊的失調罷了。”這些不成系統的“語錄”是后人整理出來的,它們是李小龍哲學思想的直接反映,我們希望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從而影響我們的生活與人生。

  李小龍在華盛頓州立大學選擇了當時乃至今天最冷門的哲學專業,他所創立的截拳道可以算得上一門健全完整的哲學。但是由于他的英年早逝,沒來得及進行系統的歸納整理,我們只能從他的那些零散的言語和實際行為中去會認識和體會。


李小龍:哲學
  人不了解自己時是最糟糕的。
  所有形式的知識最終意味著自我的認知。
  自覺與自知是截拳道之根本,它的功能效用不惟在個人武術造詣的成就上,更可使其生存做為一個真正的生存的人。
  學習技巧之當時亦同時在智慧上增長自己,且更要學習和理解禅學和截拳道的哲理為何。
  一切均需求真,一切皆是空的。
  生命就是一個不斷聯系的過程。必須打破與外界相隔離的殼,從中走出來去尋找真相就是要直接與外界聯系,我既不盲從于你,也不去影響你。所以不要認定,‘這就是這’,‘那就是那’。如果你從現實起開始研究每一件事,我會更滿足。
  我無法教你,只能幫助你研究你自己。沒有什么特別的。
  光是知道是不夠的,必須加以運用;光是希望是不夠的,非去做不可。
  重要的是教一個人去做他能做的事,只是做他自己……我反對將某一風格強加于某人。這是一種藝術,一種自我表達的藝術。
  隨著時間的流逝,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樣會死去,會慢慢地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而我們還活著。我們不得不去領悟自我,發現自我,表達自我。
  保持空靈之心,無形,無法,就像水一樣。水倒入杯中就成了杯子的形狀,倒入瓶中就成為瓶子的形狀,倒入茶壺中就成為茶壺的形狀。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像水一樣吧,我的朋友。
  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滿,空無以求全。
  一位真正的老師,一位真正的授武者,從來就不應是一位真理的施舍者,他應該是一位領路人,一位通向真理之路的引導者,而真理則必須由學生們自己來發現。
  在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就能感到自己身體成長。多年后的今天我終天明白了真正的自我實現和幻想自我實現之間的區別。經過我的觀察,我確信,只有本著誠懇的態度認真地研究自已,才能真正達到自我實現。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真正達到自我實現,而不是幻想的自我實現。我希望每個都能誠懇持找到真我。
  這是一個巨烈變動的時代,一個激情奔放的時代!我們永遠無法適應全新的事物,但我們必須證明自己的價值,肯定我的存在,無時無日不是如此。
  我之所以選讀哲學,是因為哲學會告訴你為什么而活著。
  一個人如何不可能以部分的、零碎不全的形式來反應整體。
  不,我是中國人。
  在雕刻塑像的時候,雕塑者不能在塑像上增磚添瓦。實際上,在雕塑的時候,一開始就把非本質的東西鑿掉了。
  也就是他們都受到自己僅知的某種形式的拘束!真實的觀察,只有在放棄形式之后才可以獲得,而真正的自由意見,也只可在跳出制度以外才能發生。
  拳道並非(僅僅是一種)傷殘之法,而系一大道,一種朝向生命真谛追尋的坦蕩大道。

李小龍:武學
  總是有人跑來問我:“李振藩--你真的有那么厲害嗎?”,我說:“噢,如果我告訴你我很厲害,也許你會說我在吹牛。但是如果我告訴你我並不厲害,你肯定知道我在撒謊。”
  我絕不會說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絕不會承認我是第二。
  人,活著的人,創造武術的人要比任何已建立的各種武術體系重要的多,也更有價值。
  修練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擊破石塊或木板……我們更關心的是用它影響我們的整個思想和生活方式。
  當一個人在武技上已日趨成熟,那么他的形式應是一種無形之形。這種成長,成熟的過程,就如同把冰融成塑造各種形狀的水一樣。只有當一個人武技上沒有了形式,他才能擁有所有的形式;只有當一個人沒有了風格,他才能適應所有的風格。
  一個搏擊者必須經常保持心靈單純,他的心目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如何搏擊。
  將敵人視做死屍或機器人而虛構出來的對陣是幻想。
  未經真實搏擊訓練的習武者,就好像一個沒有下過水的陸上習泳者。
  一門一派的武術家往往不但不肯直視問題關鍵之所在,反而盲從于所附會的形式及固定的招式上,從而愈陷愈深,以至不可自拔之地步。
  在比較中求進步。我認為,中國武術過于保守,過于迷信。如果想發展它,就要摒棄那些沒用的東西。
  我覺得,既然實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許多傳統但並不怎么實用的形式就不重要了。我們為什么要花費這么多時間去練習這些不重要的形式呢?
  尤其是美國人和其他西方人,他們崇尚的是科學和效率。他們不相信任何不科學的東西。
  比方說,中國的功夫小說中描述的內功或輕功,其實都是些神話,但現實中卻有許多人相信或迷信他們,這些東西是不應該大肆鼓吹的。
  我個人認為,我們應該訓練我們的拳頭在任何位置、任何時間都能有力出擊。我們練習的功夫套路和實戰區別很大,因此我反對任何約束和限制。
  我的意思是說,武術訓練和實戰區別很大。武術必須實用。如果我們練習的武術不用于實戰,我們為什么要練習它呢?那還能稱作武術嗎?如果練習武術並不能使你自衛,那為什么學習它呢?你強調武術是為了健身和娛樂,我不同意這種觀點。如果它不能用來實戰,那就不能算作武術。
  我覺得簡單地練習武術套路不是什么好辦法,進一步講,這些套路既浪費時間,又和實戰沒什么聯系。
  人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有各種各樣的人,對嗎?如果他們練習同一種武術套路,那么這一套路又適合哪一個呢?
  我覺得,拳擊在運用中的最佳狀態應是沒有絕對的形式,用模式A對付模式B也許並不絕對正確。我感覺武術不應該局限在某種范圍之內,那樣會讓學生產生一種錯誤的想法,那就是某種方式在實戰中會像在練習時一樣奏效。
  當你學習實戰時,會學習怎樣出拳,怎樣運用腰腿的力量配合。但在爭斗當中,就需要根據對手來調適你的動作,這樣就做到了無限。
  當我們出拳時,我們必須做到無論在任何時間,從任何方位都能夠發揮全部力量。這一點十分重要。我們並不需要像卡拉迪(當時的空手道)那樣在出拳之前先把拳頭藏在腰部,那樣未免過于僵化,而且不能集中全部力量。中國功夫給這種拳起名叫做“寸拳”,又叫“寸功”,或者“短拳”。
  截拳道使我們一旦確定了方向即不再回首反顧。
  這里沒有太多如何防衛或進攻的內容,而是要你學會如何表達自己……
  一個搏擊者必須能經常不斷地保持心靈純潔,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堅定的目標--如何搏擊。對此,他必須排除阻礙其前進道路上的障礙,無論是感情上的、身體上的或是知識上的。
  倘若某門某派教你如何搏擊,你可能會依照著那種指定的方法去全力搏擊,然而,那並非實際情形下的搏擊。因為一旦你隨著傳統的模式走,那么你所了解的便只是老路子,一種‘傳統’與‘傳統’所造成的陰影罷了——你並不了解你自己。
  欲了解搏擊,必以極簡捷直接的方式為之。武術的至高境界必是趨向于簡捷,以不變應萬變。
  一個動作即使在技巧上是完美的,亦可能因受到對手的攻擊而失敗。因此,截拳道初學者須練好精確地把握時機的本領。
  武術的知識,根本就是每個人的知識!

李小龍:大段語錄

  欲真正了解截拳道,一個人必須能舍棄一切形式與派別;甚至也猶需拋卻何者是何者不是所謂的截拳道之念頭。截拳道是無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因其是無派別的,亦可適于任何派別。截拳道能運用各門各法,不為任何限制所限,它善用一切技巧,而一切手段均為其所用。拋棄盡陳腐老不靈的技巧,方可至整注與自由靈活的運用。拋棄思想教條之偏限,讓思想不為思想所左右,不為外物所誘。
  道的海納百川是以順、謙、虛、靜為基礎的。這些在很多時候都可用一個字表達出來:“空”。虛空是什么都包括,沒有對立的,沒有不屬于它或與之相反的。一個人必須消除他自己精神上的一切障礙,否則是無法進步的,必須使心靈處在空無一物的狀態,甚至忘掉原先所學的技巧。讓內心無任何固守僵結,則外在的一切自會開敞出現,移動時如流水,靜止時如鏡子,反映恰似回聲一般。心靈的偏狹意味著心靈的凍結,一旦停止其必需的自由流動性,心靈將不再是真正地處于心靈的狀態。
  一個一心求真的人,是不會任何形式所縛的,他只存在于“真”之中。任何實用或適合于你的技術都可以稱之為截拳道。截拳道避免一切的膚淺、不實,而直貫入復雜問題的核心。
  “不可移動性”系能量的集中于一焦點,一如輪子之轉軸軸心般,並非紛亂分散的。
  並無一成不變的教法,我所能給予的,亦只有適切的藥石以治療某種特殊的失調罷了。
  截拳道的真義,在陰陽合一時即已存在。掌握截拳道並不意味著要增加更多東西,而是砍掉了非本質的東西。真理往往蘊含在簡單的動作中,而許多人常欲求更多、更特別的東西,反致對真理視而不見。可謂在追尋中遺失了本來所有的。截拳道的學習是一種不斷精簡的過程。消除外在的不實、花巧並不難,難的是消除內在的花巧不實,而趨于質樸無華,簡捷直接。
  道是一切事物構成的最基本的要素,它是簡單的、無形的、無欲的、無沖突的最高境界。人應該同自然規律保持一致,而不能違抗,這意味著我們做任何事都應順其自然而不可強求,不要任何情況都強力去做。比如庖丁解牛,他一把刀用了二十年而不換,就是源于他掌握了規律,並順應規律。人力有限,讓事物按其自身規律發展,像水一樣流動,像鏡子一樣平靜,像回聲一樣快而不留痕跡,靜無雜質。截拳道絕非只是偏于某一方面的,惟有整體的,方可應付任何的情況。
  某些知識是局限于時間的,今日是,明日可能否,而求知卻是永往不斷的。知識是由積累結論而來,而求知是一永不停止的動作。學習並非知識之積累,而是一求知的行為,是無止境的。一個不熟練的人是很難做到靈活自如地表達自我的。
  由你內心深處消除了“不明”的思維與作用,拋卻一切暧昧不明的意念方可成為大師。大巧若拙,拙中之巧,返樸歸真,內蘊天地變化之機,外藏鬼神莫測之變。
  一個有頭腦的人贏得了勝利,立即停止,他沒有得隴望蜀、沒有虛榮、沒有狂喜、沒有驕傲、沒有飛揚跋扈,其勝利是必然的,也是鞏固的。好斗招致身心疲憊,驕傲導致失敗,暴行將以被擊敗而告終。寧靜是遠離欲望,是一種與自然的調和。靜而不張揚,排除一切雜念。
  在佛中,並無可努力之處,唯有平凡而一無特別。用自己的飯,挑自己的水,做自己的法事,一旦累了,倒臥便睡,無知者自會笑我,但智者卻會知我:其中有深意。
  藝術絕非粉飾的裝飾品,它系點燃智慧之火的作品,是獲得了自由發揮的技巧。藝術系個人心靈、精神的坦然開拓,能更加深心靈的深度與廣度。各種不同的技巧、工具的運用均系朝向此坦途的邁進。藝術之目的並非單單自私與只升華了自己一邊的靈魂與意識,而是該開啟凡民之心智、思想與意志,以應合著協調美滿的世界。藝術家即使有了高深的技巧,亦不意味著已至完美。仍只能算是在不斷地進步與心靈反應的發展之中間階段罷了。完美是無法以外貌、形式來求的,而系由人類內心心靈深處散發而出。藝術的活動並非全是在藝術本身。它深入更廣闊的世界,與其中各形各式的藝術匯流在一起,而心靈的和諧與空靈中的聯系均得以實現。由上可知,藝術之過程系由現實生活中而來的,現實的生活便是真。
  水具有五種特性:●水可以放入碗中成為碗的形狀,放入杯中成為杯之形。它是如此地具有柔順性、適應性、協作性,而不會一味蠻力對抗。●水雖然具有非常的忍耐性,但它有時又能顯得無比強大:有時它的力量足以輕易推動巨石。因此一個鎮靜如水的人,可以憑借其強大的內在力量對付一位囂張自負的挑戰者。●水,當它靜止時是如此澄清,而一旦它洶湧、咆哮時,它又變得那樣的渾濁而具毀滅性。當我們心靈寧靜時,我們的思想是最清朗的,並且能夠極好的自我控制。●水,能夠無視重壓而前行。它流過籬笆、流過基底而毫無褪色。它永不分離,沒有分裂結幫的派性,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平等互助的,可以在地球表面的任何物體上流動。●如果你與水協作,那么水就是你的朋友,如果你反擊它,那么它就會變成你的敵人。一個充滿恐懼、驚慌不安的人如果落入水中,極有可能會沉沒;而一個平靜的人在水中則可能因水的托力而上浮,正如現實中,如果人們彼此抗爭、敵視,那么他們將會旋入無底地沖突、猜疑和憎恨的深淵之中。只有那些高尚守信的人們,才能夠彼此更適應,而更加和平地相處。●朋友,象水一樣吧!
  對截拳道最好的比喻,就象一根指向月亮的手指,千萬不要誤將手指當成月亮,更不可專注于手指而忽視天空其他美景。手指的作用,只是指引“光明”,至于你能獲得多少,或者看得有多遠,便全靠自悟與努力。
  我是誰?我是誰?這是很多人反復自诘的老問題。雖然每個人都可通過鏡中的影象看到自己的容貌,盡管他清楚自己的姓名、年齡與過去,對于真正的“自己”,很多人未必都能夠真正的明白,故而仍舊要問“我是誰”?我究竟是殿堂中的巨人,抑或是封閉自惑的庸碌之輩?我究竟是傲立于天地的大丈夫,還是像在荒野迷途的小孩般內心充滿了恐慌?我們當然不願見到自己如此窩囊,但惟恐現實就是這樣。然而,我們仍可尋回自己所期冀的目標,那些懷著信心去追求卓越的人,靈性將會在奮進堅持中獲得洗滌,那些敢于在逆境中求生的人,顧盼于鏡子的影象時,定能見到自己的真貌。
  什么是截拳道?我第一個承認:要把截拳道給具體化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與其費力的去解釋截拳道“是”什么,還不如從反面來證明截拳道“不是”什么,那就比較清楚得多了。
  功夫是一種特殊的技巧,是一種精巧的藝術,而不是體力活動。這是一種必須使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藝術。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學得到的,好像科學一樣需要尋求實證,而由實證中得到結論。必須順其自然,好像花朵一樣,由擺脫了感情與欲望的思想中綻放出來。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然性。
  是男人中的巨人,在較量中次次稱王,還是一個無能的懦夫?總是笨拙的擋著自己的道路?我是自信的紳士,儀表堂堂,有力堅強,叫人一見如故,天生是別人的榜樣?還是心懷膽怯,在陌生的人群中束手無策?堅硬的笑容下是迷路孩子般的顫抖?我們大都渴望成為其中的一種人,而懼怕成為另一種。

李小龍常說的典故

  以下,就是宗師常說的一個故事,一則著名的禅宗公案:
  “讓我告訴你一個我從師傅(指詠春葉問老宗師)那兒聽來的故事”,李振藩宗師常常這樣開始:“這是一個日本禅師接受一位大學教授邀請問禅的故事”。“很明顯的,這位禅師從他們開始談旅順的時候,就覺得這位大學教授對于學禅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因為后者總是在發表他的意見和學識。禅師耐心的聽著,最后建議去喝茶。禅師把教授的杯子倒得滿滿的,而后仍繼續倒茶”。“教授看到茶里的茶溢出來了,忍不住說:‘茶杯滿了,不要再倒了’”。“就像這個杯子一樣”禅師說;“你充滿了你自己的意見和理論。除非你先空出你的杯子來,否則我怎么教你禅呢”。“茶杯的價值就在于它的空”。李振藩宗師14歲習詠春,18歲只身赴美國闖蕩,遍修世界武技,學習借鑒他認為有用的技巧和理論,最后從世界數百個武技系統當中,提煉精選出26個經典武技類型作為振藩截拳道的基本元素,從而一舉創立了全真全能的,影響整個世界武壇的振藩截拳道,被當時的人們視為“功夫之王”,但面對如此巨大的成就,李振藩宗師仍然一直在學習和修練,一直在改進和完善提高,因為在宗師看來,只有不斷‘清空你的杯子’,才能不斷吸取一切有用的東西,加上自己的特長,學以致用。切記:正如那位禅師所說的“茶杯的價值就在于它的空”一樣,無論在習武中,或是在工作生活中,振藩截拳道者必須時時倒空自己的杯子,以品嘗到別人杯中的茶。如此,振藩截拳道者的慊方能排除自己過時的思想觀念,而不斷容納新的方法和思想,不斷學習到新的東西,了解新的事物,從而保持無止境的創造力、適應力和發展力。
  “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滿”“空無以求全”。
李小龍所述截拳道理
  我可沒有見過石頭會打人。
  只有野獸才會決斗。
  要想殺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手槍,博擊的目的,是把自己的體能和精神推向極限,你要達到這一步,就要了解宇宙蒼生。
  是武學的修為,而不是殺人的伎倆。
  不是思考,而是一種直覺。...<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vichhet 發表於 2010-5-21 02:51 PM

李小龍先生不愧是中國武術的傳奇人物
站在世界頂端的國際巨星
像他致敬
中國人的驕傲

Leviathan 發表於 2010-5-22 12:06 AM

李小尤的思想 —悟?精先XD

唉... 么么的玩意兒...

犀利哥o 發表於 2010-5-22 11:56 AM

說的真是詳細阿~ 我上了好大一課~

戰鬥123 發表於 2010-5-28 10:22 PM

他不只是一位武學高手更是一位人生哲學的好手,他將武術融入生活裡,果真厲害<br><br><br><br><br><div></div>

benson721 發表於 2010-5-29 05:24 PM

李小尤的思想 —悟?精先XD

唉... 么么的玩意兒...

magicity 發表於 2010-5-29 09:24 PM

真的非常的感謝... 很強的哲學

bruce8722144 發表於 2010-5-30 12:20 AM

佩服的五體投地,李小龍真的很厲害!!

dream.a 發表於 2010-5-31 12:23 PM

thank you very much.thank you very much.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