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極真派的呼吸法
頁: [1]

鐵冰心 發表於 2013-5-12 09:45 PM

極真派的呼吸法

本帖最後由 鐵冰心 於 2013-5-14 10:03 AM 編輯

極真派的呼吸法呼吸法簡介 (節錄自大山倍達著,新潮社出版之少年空手道一書)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3/Masutatsu_Oyama_being_trained.jpg    空手道有它特有的呼吸方法。人類都需要呼吸,但是很少人能做到真正對身體有益且自然的呼吸。因此在修習劇烈的空手道運動時會產生種種不便。人類要如何才能做到既自然又能減輕疲勞的健康呼吸呢?空手道的呼吸法就是基於這些考慮而產生,而答案正清晰地表現在「息吹」法中。這種「息吹」的空手道呼吸法有人認為和佛教同時傳自中國,也有人說它的起源是印度的瑜珈術。瑜珈的呼吸法對印度拳法有很深的影響,後來由達摩大師將印度拳法帶入少林寺,影響所有的武術,因而有空手道的呼吸法源於印度瑜珈的說法。    金剛力士中開口呼吸者是「阿形力士」,閉口呼吸者是「吽形力士」,這即是日本相撲中常被提到的「阿吽呼吸」法。這種吸法在中國發揚光大,後來和拳法同時向外流傳,日本的空手道不但加以採用,而且與其他的武道相較,這種呼吸法較為有益。東方自古流傳一句話:「人類力量的根源在於丹田,一切的活動進行都以丹田為中心。」所謂「丹田」指的是肚臍之下,即小腹一帶的地方(在中國則稱丹田的正確位置是將手臂向上直舉,取其手指尖到腳掌之長度的正中央部位。)在舉重物時,力量會自然地集中至丹田,而想要發揮全身力量的時候,丹田也自然地成為中心。空手道的「息吹」呼吸法,即是藉著自然地增進丹田強度,使身體平時就擁有某種程度的力量。若平時丹田就是力量的中心所在,不但可以穩定精神狀態,也會增加對事物的判斷力,更能顯示出機敏靈巧的人格。「息吹」在空手道中具有調整呼吸的作用,增強攻擊或防禦的力量。不僅如此,對於丹田的強化更具效果。其他也具有增進健康、美容、安定精神等效果。
息吹(陰陽之呼吸法)    所謂「陰陽呼吸」,吸入為「陰」,吐出為「陽」。陰有黑夜的意思,沉靜深長地將氣息吸入丹田(下腹)之謂。因為吸氣時,全身的肌肉會放鬆,這時若遭到攻擊,會受到很大的震撼。所以必須趁對手沒有發覺時吸氣。「陽」就是呼出氣息用力將全身肌肉收緊,趁對手不注意時爽快地將體內廢氣吐出。(1)兩手緊握,採三戰立姿,在對手沒有發覺時吸入空氣--陰的呼吸。(2)雙手交叉移向耳側,將吸入的空氣注入丹田。此時將兩手手掌張開。(3)置於耳側的雙手緊握正拳,力量灌入丹田,一面喝然將氣息呼出,一面將雙手放下--陽的呼吸。(4)將僅存的氣息一口氣全部呼出,然後調節姿勢。    從(1)到(4)一連屬的動作就是這種呼吸法的基本,無論進行什麼樣的動作,必須能夠做到。特別是(2)到(3)的動作,凝聚了全身的力量注入丹田,使勁地將肌肉縮緊。腹肌(腹部的肌肉)一定要能夠達到鋼鐵般堅硬的程度。
遁逸呼吸法    「遁逸呼吸法」是一種實戰性的呼吸法,其中又分為表、裏兩種呼吸。但是這對於初學者而言有些困難,所以在此以其中一種做為示範。遁逸的原則在於「吸氣迅速,呼氣深長。」(1)採三戰立姿,雙手向前平伸。(2)手背朝下,雙手向腋窩拉回,迅速地深深吸氣。(3)手掌朝下,雙手一面垂下,一面將吸入的空氣沈靜地呼出。(4)向下的手掌漸漸翻轉朝上……(5)畫出圓弧向腋窩收回,很快地吸氣。(6)手掌向下暫停呼吸,然後雙手像是擊向對手腹部一般地向前伸出,順勢吐氣,手勢不變,接著回復到(4)的姿勢。這個動作是將兩部分合而為一。換言之,可以將(1)~(3),(4)~(6)隔開而分段練習。
資料引用 : http://www.wuyitang.com/space-uid-38.html...<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comics1207 發表於 2013-6-16 10:15 PM

總雸言之就是要放鬆吧

山中鹿之介 發表於 2013-8-6 06:09 PM

流派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

極真的呼吸方式果然獨到

Darrenlee 發表於 2013-8-10 01:10 AM

厲害 ~~~ 果然有他的一套 !!!

難怪可以成為大師 !!!!!!!!!!!!!! {:49:}{:49:}

coolman1124 發表於 2014-4-9 01:23 PM

不愧為大師........有他獨到的一套<br><br><br><br><br><div></div>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