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三合太極(推廣文)
頁: [1]

xperin40 發表於 2014-9-5 10:27 AM

三合太極(推廣文)

本帖最後由 xperin40 於 2014-9-5 11:03 AM 編輯

三合太極【心馭陰陽身三合】一心三合。以心領身,一心陰陽平衡,週身三法相合。勁法(意氣勁)合、身法(腳身手)合、技法(打拿摔)合。以浩然中正之氣,行三合太極之拳。前言總論三合太極是以陰陽理論為核心基礎,依陰陽和諧身心平衡為要求,在相生互養,同滋相補的理法基礎下,發展訓練出實質太極主要的三個層面功法,將三法合融為一的三合太極功夫。
所謂的三種功法,即勁法,身法和技法。勁法講的是週身勁力的鍛練焙養和壯大的功法。身法是訓練由步法啟動,進而帶動身體和手腳,而後構成身手合一,在實務應用面上使能在最適當的相對時機,取得最有利位置並達成行雲流水,順暢無礙的施技行為時最為重要的技術功法要求。而技法則是練習熟悉打踢,擒拿壓制和摔跌法三種技術應用面的功夫。練習太極功夫,應將上述三種功法鍛練焙養,進而統合應用為完整的內外兼修,體用合一的三合太極功夫。
在前述提及的三種功法中,若能經年累月的鍛鍊,身體內養練出厚實輕活的勁力功體,不僅會對於體內結構有了根本上的改變再造重建,讓人得到強身健體的極大好處。而透過身行步法的鍊習,也能使腳腿胯腰得到很好的強健進化。因此勁法和身法的練習功效,就能讓人身體氣血改變、結構再造、漓汗排毒、經絡通暢、腳腰有勁、延緩老化,達到身心平衡愉悅,神行一片自在的境界。幾乎人人可練可行,老弱婦孺也是同樣一般。
只是對於更進一步想要實踐武術功夫層次的習練者來說,則還是不能遺漏了技法的熟悉應用。古拳諺云:「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而功法應有三種;即勁力之功,身法移形換位之功及實踐武術層次「制人而不制於人」的技法應用之功。身上鍛鍊出並能統領馭用三種功法,方能稱入得太極殿堂,太極功夫小有所成。

      陰陽的理論基礎陰陽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在修鍊三合太極過程中也要能”知陰陽” 、“懂陰陽” 進而 ”合陰陽” 於體、於技且合於身心。 ”陰陽”是一切對立的統稱,如男女、如黑白、如大小、、、。我們在修鍊太極的過程中,先能理解各種對立狀態如高低、如快慢、如鬆緊、如剛柔、如強弱……等都會在不同時期中必然產生和存在,當存在於本體的自身時,同時也是一種本質上的矛盾。進一步,對於人我的相對立和差別,如相對位置的高低,如相對力量的強弱、如相對速度的快慢、、、等也都是一種事實且不能否定。瞭解到其相對立的事實本質後,我們承認它們的存在,進而修鍊學習著能將各種相對立和矛盾統馭融合在自身,讓自身對於不同的陰陽對立如高低,鬆緊、輕重、柔剛、快慢……等都能透過不斷修鍊和學習將之統和自然於己身,不離身心的駕馭。能夠統和自然駕馭自身的陰陽對立之於平衡後,更進而在不斷累積的實作運動練習中,透過人我攻防互動和轉換纏拿中,心領神會的讓週身四肢得以察知感應人我不同的對立產生和不斷變化轉換,身體心悟的將人我間的各種相對立和矛盾同樣的統進融合,讓人我的陰陽對立得以相合互換並駕馭自然。這是陰陽理論在修鍊太極功夫過程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然而,過程中更重要且不能鬆懈警惕的是,不論自身體能或技術上如何能夠進一步的駕馭更高層次的對立和陰陽,在身體心理上總是要使之身心平衡、陰陽調和的。不能僅為了追求身體和武技上的更高一層進步,而失去了自我的身心平衡及陰陽諧和掌握。那可就得了小術而失去大道了。
套路是一個很好且適當的模彷運動工具練習三合太極功夫時,也會借由一些傳統太極套路練習來輔助勁法的養成和技法的記憶。但千萬不可執著和沉迷於套路練習。因為在要能成就一個完整而成熟的太極功夫路途中,傳統太極套路練習有著太多的缺失,貧乏和不當。其實不管任何門派的傳統套路,也都有相同的遺憾存在。然而傳統太極套路練習,卻也對於輔助勁法的養成和技法的記憶都有很大的效果。但套路練習並不是真正能訓練出太極功夫的工具,就連一般的太極推手也不是。目前可見的太極推手已可算是另外一個進階的太極運動工具,但對於實踐內外兼修,體用合一並達成行雲流水,順暢無礙的施技行為要求上,仍然存在著諸多的貧乏和缺憾。
太極武術在實質和應用面上要能練出功夫,必須要有務實的鍛練方法和過程。重點在於勁(力)法、技法、身法三者相合循環的焙養鍛鍊,並脫離不了以陰陽為核心的法理基礎,時時要求陰陽平衡,身心和諧,在相生互養,同滋相補的狀態下,進而發展、鍛練出內外兼修,體用合一的三合太極功夫。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xperin40 發表於 2014-9-5 10:30 AM

本帖最後由 xperin40 於 2014-9-5 10:33 AM 編輯

勁法 -- 勁力的培養與鍛練
任何武術都必須要擁有並需依靠適當的力量,天底下沒有任何一種武術可以不靠力量就能制服別人或不被別人制服,所以力量的產生,壯大和使用在武術習煉過程中是很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什麼是勁?勁就是力。”內勁” 簡而言之,就是身體內部的力量。更進一步說,武術的內勁是一種藉由訓練內氣並伴同著訓練身體各內部位的扭轉、纏繞、膨脹和壓縮而後產生出的整體內部勁力。但內勁不是唯一,也不能獨存。內勁必須混同外力的使用,才能進而形成武術習煉和應用中所需要的整體勁力。三合太極要求的是在習煉的過程中,內外勁都要兼煉,但應給予不同的強度要求。更進一步學習著在不同階段中如何逐步將內勁強大精實,且隨著修煉層次的進階過程將外力的使用比例逐步減少,內勁的使用比例逐步加強集中,終而邁向內家拳 “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和 ”能制人而不制於人” 的境界。

那要怎麼培養和鍛練內勁呢?重要的是 ”先破而後立” 。也就是要先訓鍊破除消化長久以來身體習以為用的內體僵力,將之去除清空後,再循序漸進的焙養鍛鍊內體另外的一種以內氣為本並逐步焙養充盈於體內的內氣勁力。這種後天經年累月焙養鍛鍊的內氣勁力,經過時間的日積月累而逐步壯大精實,再佐以強化訓練體內各部位的扭轉、纏繞、膨脹和壓縮,終而焙養成內家武術中隨著年齡增長也不易消散,甚而更加厚實強壯的內氣勁力。

在這裡舉個例子:有一塊鬆軟的輕布去沾染滿了液蠟,經過一段時間風乾後 這塊布會變得不再鬆軟自在,也會乾扁易碎。這就如同一個初練武人的僵硬身體, 看似整塊有力,但卻是容易破碎受傷。鍛鍊內勁的初始階段,就彷若要將這塊佈滿硬臘的輕布恢復成原來沒有一滴蠟的輕鬆輕布狀態。去蠟的方法可以利用扭轉的方式來將一些蠟去掉,可以利用一些溫度、熱量去慢燒將蠟慢慢熔化掉。回到太極訓練裡,圓圈這種概念已被大家所熟知認同,很多人也不贊成完全直來直往。我們利用這種概念做為內勁焙養基礎中 “破” 的訓練。初於”破“的階段時,可用圓圈在體內作纏繞與角度的變化運動,利用纏繞扭轉的方式先將身體大部份僵硬的蠟塊破除消化掉。更進一步,要學習訓練意念導氣、導勁的方法來產生溫度和熱能(表象就是身體的發熱流汗),這樣的熱能燃燒可以軟熱化掉其餘僵硬部份的小蠟塊。在不斷交互鍛鍊「纏繞」與「意氣勁」的訓練過程中,來讓身體各部位達到「去僵力就輕柔」,「鬆空自在」的初階層次。

然而,如何繼續往下練出更壯大精實的內氣勁呢?

在「意氣勁」的訓練過程中,會逐漸發掘認識到身體內的一種奇妙現象。意念將氣引導出來後,在長期經過纏繞螺旋和節節貫串的方式可逐步將該氣流貫注於身體內部五臟六腑與四肢神經至末端,同時也能逐步感受並駕馭從氣流當中延伸出的一種內部力量(流),這種內部力流初開始時有時無,讓人無法掌握,但持續透過焙氣養勁的訓練,日積月累,便能將這力量經過發掘而後逐步焙養成益加精強厚實的內體氣勁力流,並節節串結,煉內入骨於全身百骸。功成時週身感到煥然兌變,好比由之前的輕布轉變成金鋼烏絲蠺布,既柔韌且輕靈,不易扯破又難以打穿。經由這種「意氣勁」練出來的剛勁不會劣於給其他武術的剛力,而且這般的剛勁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日益精實壯大。練出來的鬆柔之勁也能輕鬆自在,圓轉如意。

然而太極既是以陰陽理論做為基礎,在這裡我要提醒在前述焙氣煉勁的過程中一定不要時時背離「陰陽平衡」的原則要求。順序上是先去僵硬達鬆柔,后從鬆柔練剛強,復從剛強化輕柔,陰陽互濟相生養。當身體練到一定的剛陽勁後,很多人便見獵心喜的想儘快加油再往上練上去。但要注意的是,若不停歇的一昧再往更深層的剛強練下去,事實上往往會極易走向虛的剛強極端。因為人的身體在長期不歇養鍛燒的情況下是很容易耗損虛殆的。此時更要配合陰陽相濟的道理,在練到剛強之後要從剛返回練柔,這時候練柔會把先前練出來的剛達到一個中和效果,形成一種平衡、和諧狀態。有了這樣的基礎後,方可再回頭鍛鍊更深一層的剛勁。如此從柔練剛,剛復化柔,週而復始,循環不已,終至水到渠成。最後剛與柔會得到相濟融合,也不偏剛也不偏柔。這般剛柔相合的太極勁不脫離剛柔,有剛強也有柔韌,不脫離鬆緊,有鬆弛也有緊實,不脫離輕重,有輕靈也有厚重,不脫離快慢,可極快也可極慢。是一種可以同時保有且統馭平衡身體內的各種相對元素,並不斷隨著年齡增長而日益累積精實的高層次勁力。


勁法訓練的重要內容項目
一﹑呼吸法練習
二﹑基礎纏絲勁練習
三﹑三合架太極基礎十式練習(註:一式三技)
  第一式  
斜進起式

第六式

勾手拳


第二式

左移分合

第七式

左肘靠


第三式

右按挒掌

第八式

左按挒掌


第四式

履按掌

第九式

引履穿腳按


第五式

三位肘換掌

第十式

退步收式

四﹑三合架太極39式練習 (於技法篇訓練項目)五﹑四隅手發勁練習挒勁掩手拳    雙直砲拳        引履採挒 雙臂側挒      斜飛分挒(採)挒勁披身拳    穿梭按挒        撤步前按挒    翻花下砸拳    六方肘發勁四方靠發勁    五種腳發勁 六﹑中定勁練習
註︰尊重創作智慧,欲引用本文中部份段落或文字至他處時,請取得原創人同意並請著名出處來源。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xperin40 發表於 2014-9-5 10:32 AM

本帖最後由 xperin40 於 2014-9-5 10:34 AM 編輯

技法 -- 打踢、跌摔和擒拿壓制的技術應用古拳諺云:「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而功法有三種;即勁力之功,身法移形換位之功及技法應用之功。在前述提及的功法中,經年累月的鍛鍊,讓身體結構有了根本上的改變再造重建,體內養練出厚實輕活的勁力功體;加上身形步法的鍊習,使得腳腿胯腰得到強健進化並能運用於移形換位之法。最後加諸下述三種技術層面的練習熟悉並能靈活交互變換應用,便得以實踐「制人而不制於人」的實質武術層次功夫。唯有身上鍛鍊出並能統領馭用太極三合功法,方能稱入得太極殿堂,太極功夫小有所成。

在進一步談到三種技法內容和施展要點前,有些極為重要的觀念一定要先釐清論述。因在坊間有許多書籍提到或多人誤傳以為太極拳就是「以柔克剛」、「以慢打快」的拳。導致大多數學練太極的人,在基礎觀念上有了根本的誤解,並據以練習多年,致使其終其一生,都未能領悟太極根本理法及精隨,更遑論練出實質的太極功夫。對一個練武術的人,若僅單純由字面上去看,就認同太極能夠「以柔克剛」或「以慢打快」,並依此認知學練太極,是非常偏頗而且是極端危險的。

那麼究竟何謂「以柔克剛」、「以慢打快」呢?
這應該要由一個連綿不斷,貫串轉換的運動過程來說明。首先我們對「以柔克剛」做進一步闡術。那就是「以柔克剛」並不是代表柔弱可以直接勝過剛強;它是一連串「以柔化剛」、「從柔轉剛」、「以剛制弱」或「以剛勝剛」的連續貫串變換運動過程。

首先要理解認明,柔弱本身是不能克制剛強的。但柔靭卻可以先將剛強化去部份,柔先化剛後,先前的剛強被柔化(或不斷的)減少甚至剛強力盡之時,此時我柔化之力可迅即轉換成剛強,而後用轉換增生之相對大剛去制勝對方當時被柔化減弱或力盡的相對小剛,此時便完成了「以柔克剛」的整個過程。也就是說我們在和對手交手互動的過程中,柔韌可先化去對方的相當剛力,一次化不夠,便再化一次,待對方的剛力減弱許多,而後我方瞬間即時從柔轉剛,此時就能發揮出「以剛制弱」或「以剛制剛」來制勝對手。過程中的「以柔化剛」需要有相當「柔剛之勁」為基礎來靭化對手剛力,因此乃有「練就千斤力,方論四兩化千斤」之說,也呼應前篇中有關內勁養成和鍛鍊的重要性論述。

那麼「以慢打快」又要如何解釋呢?是代表能用慢慢的動作來制勝對手的進攻嗎?當然不是的。「以慢打快」真正的內容含意是說:「以慢練無誤求順暢,先求順練再求快用。」三合太極拳的慢練之性,其最終目的是要能達到最快之用。練拳練功的慢練階段時,「慢要能慢到十分」。三合功法變換蓄發應用練習則「快要能快到十分」。待三合功法日積月累,水到渠成時,太極的內勁養成和勁力蓄發,步法身法的移形換位,三種技術應用面向都有很好的實質基礎而且得以順暢無礙、速若閃電的統馭轉換運用之際;此時「彼不動,已不動;彼微動,吾已至。」他不動我也不動,他微動我就先到了,那我為什麼我可以先到呢?因為我的速度比他還快,這樣才能做到它一動,我們也迅速跟進因應,但因我方動作更加順暢無礙,迅若閃電,便能達到所謂的「後發先至」,「以慢打快」了。

三合太極在技法應用上共分為三個面向:打踢、跌摔和擒拿壓制。打踢法將身體內的勁力透過週身整合並順暢無阻的發放出去。經由拳頭發出為拳打,經由手肘發出去為肘打,從膝發出為膝打,從腳發出為腳踼,從其他身體部位發放出去為靠發。合而言之,利用身體不同的部位做一個週身完整勁道的出口發放,統稱為一點打擊發勁法。摔跌法藉由控制對方身體兩個重要點位或以上,並加諸後續的位移和勁力轉換施放致使對方重心失去平衡而跌摔倒地,是為二點控摔跌法。摛拿壓制法古傳統武術就有摛拿之術,又稱分筋錯骨法,而現代格鬥競技中又統稱壓制法。藉由控制對方身體上幾個重要的關節或肌腱血管,致使對方感到極度疼痛並喪失對該部位的控制力和感覺,進而制勝或壓制對方的行動,統稱為三點控摛拿壓制法。
施技要點︰心意即起陰陽變,勁身技法三合一,沾黏連隨不離棄,無跡無形一把位。 技法訓練的重要內容項目一﹑三合架太極基礎十式(個人/雙人應用)練習(註:一式三技)
  第一式  
斜進起式

第六式

勾手護心拳


第二式

左移分合

第七式

左肘靠


第三式

右按挒掌

第八式

左按挒掌


第四式

履按掌

第九式

引履穿腳按


第五式

三位肘換掌

第十式

退步收式

二﹑三合架太極39式(個人/雙人應用)練習三﹑雙人打手/自由打手練習 四﹑雙人推手/自由推手練習五﹑地板護身法練習
註︰尊重創作智慧,欲引用本文中部份段落或文字至他處時,請取得原創人同意並請著名出處來源。三合太極 生老師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xperin40 發表於 2014-9-5 10:35 AM

本帖最後由 xperin40 於 2014-9-5 10:43 AM 編輯

身法 -- 腳身手三節合一,施技行為成功與否的最重要條件在實踐練習三種技術應用技法的過程中,有一個地方要特別提出來並加以思考體會。
那就是;縱然我們彷彿知道了某一式的技術面應用,不論是攻擊或防禦的施技行為,但是在實際和人我練習中總會出現力不從心、勢不如意或時機不當的情形,導致效果總是大打折扣,更遑論僅是“知道但是做不到”了。譬如要做打踼時,發覺對方離我太遠(或太高)而打不到、踼不著,自已太靠近(或對方太低)又失去了好的打踼目標。當對方打踢進來時,身體想往東邊閃去,到了中間就失去了時機,而失敗失勢。欲使用摛拿或壓制法時,總是出現力量好像都做不進去或縱然自己做足了力,對方似乎也總能讓重要點位無法鎖住而可以安全脫跑。而自己想在對方擒拿壓制時從容脫離,也總是出現時間空間不足而至失敗投降。同樣地,在練習摔跌法時,是否也常常無法抓到最適當的握按點來放力施技,導致重要的點位無法準確控制,以致出現高頻率的失敗施技結果呢?
上述總總的問題核心在那兒?究竟施技行為要想成功的最重要先決要件是什麼?
在提供答案之前,我們先觀察並思考一些現象。闢如在實踐練習打、踼的時候,我們觀察到一個好的散打或搏擊手,都必須要去移動自己的身體,並在適當的時間點進入適當的位置然後施展打踢技術,通常這樣的打踢會有較高的攻擊成功機率。相反地,在防禦打踢的時候,也會試著在相對的時間、距離中巧妙輕微的移動自已的身體,使自己取得一個有利的位置,便可讓對方無法打踢到或減低被打擊的傷害;甚而更進一步讓主客易位,由防守勢轉化為攻擊勢。同樣地,在探討擒拿壓制和摔跌技法時,如果能讓自己在適當的時機點,先取得最適當的位置再來施力和施技,應該也可以讓施技行為產生最大的成功效果。相反地,當對方要摛拿摔跌我時,我是否也可巧妙地移動自已的身體位置或轉移力點,使得對方無法控制住我的重要點(節)位而脫離避開。
進一步地說,施技者必須在施力用技前,先讓身體在適當的時間點,移動到人我最適當的相對距離和位置,進而使用心中選擇的拳打、腳踼、肘擊、身靠、擒拿、壓制、摔跌等不同的技法去做施技或防禦行為,才能產生最大的成功機率和效果。
然而進而思考的是,如何才能將自己的身體節位在適當的時間點順利的移送到適當的距離和位置呢?當到了適當的位置後,如何順暢無礙的將技法中所需的節位和力量貫串起來並加以施展呢?這一連串的運動要求和要點是什麼?
這就是身法!也就是身法練習!身法是訓練由步法啟動,進而帶動身體和手腳,而後構成腳身手三節合一,在實務應用面上能在最適當的相對時機,取得最有利位置並達成行雲流水,順暢無礙的施技行為時最為重要的先決技術條件要求。
古拳諺有云 : 「教拳不教步,教了步,打師父。」當體會明瞭技術面的實踐當中最重要的關鍵—那就是「身法」時,也就能理解在舊時代中前述拳諺裡的深層諭意了。現代傳統的功夫如若不講步法與身法,在傳承上就是一個大缺憾,使得練習者在多年的套路學習之後,仍然無法將套路中習得的打法、拿法、摔法作確實有效的施展,因此身(步)法的訓練在實踐技術層面上是最為重要。

對人我空間距離力點和時間差的掌握與全身協調性的訓練身法練習中要求的是訓練出靈動的步法與身體三節位的貫串整合使用,來呼應實踐傳統武術中所謂的〝五門八法〞裡的〝五門〞;即如何(或應對)前進(前方來力)、後退(後方來力)、左移或左顧(左方來擊)、右閃或右盼(右方來擊)以及中定(守中)。
在五種基礎步法中先習得讓身形做到隨心靈活的移動,並進而練習各種換步轉身和移位法,並熟知掌握應用身體各部位的力量折點與貫串位置。讓自身在人我的各種相對互動裡面,週身得以下上相隨、三節合一,靈動自然地做出適宜的相對空間距離力點和時間差的轉換改變(傳說中的移形換位?),來達到成功的施技行為中最為重要的先決條件要求,也形成〝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有利態勢。進而再配合三合太極中勁法和技法的整合施展,做到〝心御陰陽,三法(勁技身)相合〞、〝人不制我,我獨制人〞的三合太極在實踐層面上的成功要求。
身法訓練的重要內容項目一﹑橫步滑步纏絲練習
二﹑三七滑步練習琵琶手 :        前進步    後退步    左移步    右移步            雲手 :             前進步    後退步    左移步    右移步反雲手 :         前進步    後退步    左移步    右移步
三﹑轉身/迴身/移位 練習琵琶手 :         (滑步)前進上步大轉身          後退撤步大轉身    左移步轉身    右移步轉身U型/斜進移位+轉身
雲手 :             (滑步)前進上步大轉身          後退撤步大轉身    左移步轉身    右移步轉身(滑步)U型/斜進移位+轉身  (進步)上步大轉身   (撤步)退步轉身(進撤步)單腳樁後迴身          (進撤步) U型三角/斜進移位+上步大轉身
反雲手 :         (滑步)前擊上步大轉身          後退撤步大轉身    左移步轉身    右移步轉身(滑步)U型/斜進移位+轉身  (進步)上步大轉身   (撤步)退步轉身(進撤步)單腳樁後迴身          (進撤步) U型三角/斜進移位+上步大轉身
四﹑打手攻擊練習 :   基礎手型è 撇身掌(擺拳)/穿梭掌(直拳)二種。                                      基礎步型è 半步滑步和進撤大步二種。
五﹑打手防禦練習︰定(滑)步  : 1.反雲手       2.雲手     3.琵琶四手 è 單人/雙人練習(註:定/滑步4手換)進撤大步: 1.反雲手       2.雲手     3.琵琶三手 è 單人/雙人練習(註:進撤步3手換)雙人打手練習分基本步型、U型移位(轉身)、斜進移位(轉身)三種


註︰尊重創作智慧,欲引用本文中部份段落或文字至他處時,請取得原創人同意並請著名出處來源。三合太極 生老師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xperin40 發表於 2014-9-5 10:54 AM

本帖最後由 xperin40 於 2014-9-13 01:50 PM 編輯

目前每星期三晚上七點至九點,教授地點位於台北國父紀念館,大多都以陳氏太極拳套路、技法應用為主。

而三合太極的課程主要是在每星期六上午八點半至十點半在後山埤捷運站附近的玉成公園(似乎是上到十一點半過後,詳細部份請電洽生老師為主)。

(日) 02-27598711  

行動電話:0928371818  指導老師:生牲華

電子郵件連絡:shengwen@ms9.hinet.net...<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hkcxx 發表於 2014-9-5 11:01 PM

三合...沒聽說過....陳太的新支?

yuctchi 發表於 2014-9-8 12:33 AM

看這幾篇文章的介紹,跟一般太極拳的拳理沒什麼不同,看不出三合太極的特色在哪,單看招式名稱似乎是陳氏太極,既然寫了這麼多,重要的老師名字怎麼不打出來呢?生老師感覺有點神秘〜

Jackman47 發表於 2014-9-8 11:54 AM

受教了, 雖然我是練縱鶴拳, 但是內家都有一些共通點, 很多初學者要是沒有相當的熱衷內家武術, 大都會在"先破而後立"這關就退出了, 小弟剛好是在先破而後立的.....之間吧{:45:}

cyc119 發表於 2014-10-28 09:16 PM

只要是有心推廣武術.
小弟都給您讚一個

d001860 發表於 2014-10-29 07:30 AM

good push !!!!!!!!!!!!!!!!!!!!!
good push !good push !good push !
good push !good push !good push !
good push !good push !good push !
By the way == Thank you very very much !!<br><br><br><br><br><div></div>
頁: [1]